医疗器械厂商产品注册申报的8大注意事项
时间: 2025-11-24
作者: UDI专家
阅读:
据“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(2025)”,截至2024年底,截至2024年底,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共32752家,比上年底增加了439家,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共1429540家,比上年底增加53831家。显而易见的,在当下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,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的数量均有所增加。但是产业集中度低,企业规模小且分散,面临同质化严重、抗风险能力弱、创新能力不足等挑战。近一段时间以来,有很多已成规模的企业,还是某一领域的“独角兽”都纷纷在降本增效。最近还不乏有外资撤离,裁员,企业倒闭清算,CRO垫资做临床等报道,提示着行业寒冬,可见一斑。那么对于医疗器械初创企业,在推进产品注册的道路上可能有哪些注意事项呢?小编总结如下
- 提升全员法规意识:专人负责法规收集与培训,将法规要求融入日常工作。
- 重视质量管理体系:建立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,确保有效运行,避免“两层皮”。
- 充分设计输入:立项时即纳入权威指南、国家标准、审评要点等,避免后续返工。
- 建立信息渠道:保持与药监、审评机构等的沟通,及时掌握政策动态并调整计划。
- 关注同类产品:跟踪同类产品的注册审批与临床使用情况,评估设计变更必要性。
- 引入临床专家意见:邀请一线临床专家参与项目评估,科学设计产品性能与用途。
- 重视知识产权保护:加强信息安全,避免上市后纠纷,提升产品竞争力
- 积极识别国际标准:有条件时可引入更高标准,为后续产品升级预留空间。
2025年9月25日,国家药监局官网“双文齐发”——《关于特定情形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有关事项的公告(征求意见稿)》和《关于做好后续品种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的公告(征求意见稿)》同时挂网,已经明确时间点,全国所有医疗器械将分布严格执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