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UDI数据库的定义与作用
UDI数据库(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)是用于存储医疗器械唯一标识(UDI)及相关信息的中央数据库,旨在实现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追溯与监管。其核心作用包括:
唯一识别:通过UDI编码(包含产品标识DI和生产标识PI)为每类/每个医疗器械赋予“数字身份证”。
数据共享:作为公开平台,供监管机构、医疗机构、企业和公众查询医疗器械的注册信息、规格、生产商等关键数据。
安全追溯:支持从生产、流通到临床使用的全流程追溯,助力召回和质量管理。
二、核心功能与数据构成
核心功能:
数据汇聚:汇总全国医疗器械DI(静态信息),形成统一数据库。
供应链管理:通过UDI提升物流效率,减少假冒伪劣产品流通。
规范化管理:要求企业无码不流通,确保数据真实性与合规性。
数据构成:
必填项:产品名称、规格型号、注册证号、发码机构等23项。
条件项:如灭菌信息、储存条件等9项。
不包含PI:中国UDI数据库仅记录是否包含PI(如批号、序列号),不存储具体PI内容。
三、操作流程与访问方式
企业数据上传流程:
注册国家药监局账号,选择发码机构(如GS1、MA、AHM)。
生成UDI-DI(产品标识)并关联产品信息,通过网页、批量导入或API提交至数据库。
定期更新数据,对真实性负责。
公众访问途径:
国家药监局官网(udi.nmpa.gov.cn)提供查询、下载和API接口。
支持按产品名称、注册证号等字段检索。
四、与其他系统的关系
中国UDI vs 美国GUDID:
相似性:均为公开数据库,聚焦医疗器械追溯。
差异:GUDID由FDA管理,包含全球销售设备信息;中国UDI数据库侧重国内市场。
欧盟EUDAMED:
需提交UDI-DI、生产标识(PI类型)、临床尺寸等更详细数据。
要求与MDR/IVDR法规兼容,需通过SRN(单一注册号)注册。
五、典型应用场景
医疗机构:通过UDI关联患者病历、医保结算,优化库存管理。
监管部门:快速定位问题产品,实施精准召回。
生产企业:防伪防窜货,提升供应链透明度。